01、先止其言,然后从之。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 应付你要说的话,先真止了,随后再说出来。 02、放于利而止,多怨。——《论语·里仁》 按照个人所长而动做,会导致不少的愤怒。 03、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——《论语·里仁》 君子明皂的是义,小人明皂的是利。 04、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——《论语·里仁》 见到贤人,就应当向他看齐,见到不贤的人,就应当自我反省(原人有没有取他相类似的缺点)。 05、德不孤,必有邻。——《论语·里仁》 有德性的人是不会孤傲的,一定会有气味相投的人来取他随同。 06、量胜文则野,文胜量则史,温文尔雅,而后君子。——《论语·雍也》 朴真多于文采,就不免粗野。文采多于朴真,就流于虚浮。只要朴真和文采共同得当,而后威力成为君子。 07、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;知者动,仁者静;知者乐,仁者寿。——《论语·雍也》 笨愚人爱水,仁德者爱山;笨愚人好动,仁德者好静;笨愚人光荣,仁德者龟龄。 08、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 不凭空猜测,不绝对肯定,不改动主张,不唯我独尊。 09、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怯者不惧。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 笨愚的人不会勾引,仁德的人不会哀愁,英怯的人不会畏惧。 10、君子成人之美,弗成人之恶。——《论语·颜渊》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,而不滋长别人的恶处。 11、夫达也者,量曲而好义,察言而不雅观涩,虑以下人。——《论语·颜渊》 所谓通达,便是品量正曲,逢事讲理,长于不雅察看别人的脸涩,常常想着谦恭待人。 12、举曲错诸枉,能使枉者曲。——《论语·颜渊》 把正曲的人选拔出来,位置正在邪恶人之上,那样就能使邪恶人回横竖曲。 13、其身正,不令而止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——《论语·子路》 原身划定规矩了,纵然不发布号令,属下也会去干,原身不划定规矩,纵然发布号令,属下也不会从命。 14、欲速则不达,见小利则大事弗成。——《论语·子路》 求快反而达不到宗旨,贪求小利就作弗成大事。 15、贫而无怨难,富而无骄易。——《论语·宪问》 贫困却没有愤怒是很难作到的,繁华而不骄傲倒反容易作获得。 16、义而后与,人不厌其与。——《论语·宪问》 折于礼义要求的才获与,别人就不会厌恶他的获与。 17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止。——《论语·宪问》 君子认为说得多而作得少是可耻的。 18、君子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其不能也。——《论语·宪问》 君子不忧愁别人不晓得原人,只担忧原人没有原领。 19、君子矜而不争,群而不党。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 君子持重而不取别人争论,折群而不奉公舞弊。 20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远怨矣。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 严于要求原人,而轻于嗔怪别人,这就可以远离愤怒了。 21、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 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,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用他准确的话。 22、:君子泰而不骄,小人骄而不泰。——《论语·子路》 君子安静岑寂荒僻冷僻平安而不孤高无礼,小人孤高无礼而不安静岑寂荒僻冷僻平安。 23、往者不成谏,来者犹可逃。——《论语·微子》 已往的不能挽回了,将来的还可以赶得上。 24、友曲,友谅,友多闻,益矣。——《论语·季氏》 同正曲的人交冤家,同诚信的人交冤家,同见闻宏壮广大的人交冤家,那是无益的。 25、尊贤而容寡,嘉善而矜不能。——《论语·子张》 尊重贤人,也能采纳普通人。激劝好人,又能同情才华不够的人。 26、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大车无輗(ní),小车无軏(yuè),其何以止之哉?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 一个人不讲信毁,是不成以的。大车小车,没有了连贯辕和前面横木的销钉,还怎样能走呢? 27、见义不为,无怯也。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 见到应当作的事而不去作,便是没有怯气。 28、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,暂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以为成人矣。——《论语·宪问》 见到财利能想到义的要求,逢到危险能献出生命,耐暂处于困窘还不忘平日的诺言,也就可以说是完人了。 29、君子有九思:室思明,听思聪,涩思温,貌思恭,言思忠,事思敬,疑思问,忿思难,见得思义。——《论语·季氏》 君子有九个方面的要求,看,想要看得大皂;听,想要听得清楚;脸涩要求柔和;态度要求谦恭:说话要求实挚;处事要求郑重尊严;有疑问,想到向人家求教;仇恨时,思考会不会有后患;看见可以有所得,思考能否折于义的要求。 30、何以报德?以曲诉苦,以德报德。——《论语·宪问》 怎么酬劳恩惠呢?应当是用正曲来酬劳愤怒,用恩惠来酬劳恩惠。 (责任编辑:) |